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南曹乡 - 地名来历
南曹,由三国魏武帝曹操在此驻扎而得名,历经苍桑逐渐成了这一带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历属尉氏县辖区。现辖34个行政村,52个自然村,210个村民小组,9746户,46431人,除回族2人,白族2人外,其余均系汉族。全乡共有姓氏152个,以李、孙、刘、马姓居多。
南曹乡 - 行政区划
南曹乡下辖村:东郎村、西黄庄村、凉马李村、北曹村、砖楼村、洼张村、西郎村、坟台村、后孙村、前刘村、后于村、蒋沟村、凉马胡村、南曹村、朱坡村、何庄村、东黄庄村、河沟刘村、貊庄村、荣村村、凉马董村、代庄村、中山村、靳村村、前张村、前孙村、冯庄村、魏庄村、史桥村、后张村、马村村、小寺村、周庄村、马庄村
南曹乡 - 资源优势
南曹乡
南曹乡属近代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大体呈东北高西南低趋势,海拔高程在63—65米之间。呈三个微型地貌,即西北、东南部为平原,南部为沙岗,东部沿贾鲁河滩为低洼区。南部的沙岗由于自然及人为的作用,大部已成平地,现存主脉三条:冯岗、南曹岗和荣村岗,均为南北走向,相对高度5—10米,宽200—500米,两岗之间呈槽形平川。
境内主要河流有二,其一贾鲁河,纵穿东部边缘,过境长度11公里,其支流有中山沟、豆张沟,流域面积21.34平方公里;其二为康沟河,自北向南流经乡境的西部边缘,过境长工1。4公里,其支流有代貊沟,流域面积为50.8平方公里。
文化遗址靳村东岗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遗址一处,面积7700平方米,文化层高出地面2米,出土有大量石器。
南曹乡 - 经济状况
南曹乡
南曹乡党委、政府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“双增”为目的,紧紧围绕“工业强县”的战略目标,解放思想,与时俱进,营造宽松环境,聚集民智民力,形成产业优势,使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。2004年,完成民营经济总产值7.25亿元,完成民营企业增加值1.73亿元,实现利税9338万元,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,乡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。全乡现拥有企业1080家,从投资规模上划分,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,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2个,分别是尉氏县富兴棉纺织有限公司、尉氏县宏泰纺织有限公司;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,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,分别是天地油脂有限公司、吉利油脂有限公司、天利油脂有限公司、众鑫油棉有限公司、新科植物油厂等;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企业50家。从业人员8356人。从行业上划分,全乡拥有棉花加工资格证书的企业11家,平均年加工棉花8000吨,年产值1亿元;棉短绒加工企业340家,日脱籽棉2600吨,日加工短绒270吨,年产值5亿元;大小植物油厂11家,日吞吐棉籽700吨,产油80吨,年产值1亿元;5000锭纱厂、12500锭纱厂各一座。全乡年用电量高达2900万度,占全县用电总量的十分之一。形成了以棉花加工、棉籽脱绒、榨油生产、棉纱纺织为主导产业的“农”字型、互补型民营经济发展体系。
2005年,乡党委、政府紧紧围绕“工业强乡”这一主题,突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,立足优势,狠抓投入,多轮驱动,多策并举,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招商引资额共计3600万元,其建设项目主要是:投资800万元建设3000吨植物油厂1个,投资500万元新建胶合板厂1个,投资300万元新建饮料厂1个,投资700万元新建短绒公司2个,投资400万元新建中能燃料有限公司1个,投资1200万元完成富兴棉纺织有限公司7500锭纺纱项目的扩建工程,投资1300万元计划完成宏泰纺织有限公司5000锭纺纱项目的扩建工程(现已动工),投资1000万元新建色拉油厂1个,工程已动工。完成民营经济总产值4.9亿元,完成民营企业增加值1.15亿元,税收收入与2004年同比增长168%,用电量近1900万度,位居17个乡镇之首,全乡民营经济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。
南曹乡 - 产业发展
南曹乡
2006年,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3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1%,粮食生产战胜各种自然灾害,喜获丰收,总产达到23330吨,新植农田林网5500亩,新打机井35眼,全部配套,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,多方位、多渠道输出劳动力13500人,实现了劳务收入5000万元,产生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板165人,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。完成对农民种粮植补7.2万亩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新突破,实现了优质小麦4.5万亩,优质花l.3万亩,果菜种植4000亩,继续抓好以洼张园区、砖楼农业高效示范园区,尉鄢路两侧为中心的两区一带的提升与开发,使全乡粮经比达到45:55以上。
乡党委、政府紧紧依靠本地资源优势,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,形成了以棉籽加工、棉籽脱绒、榨油生产、纺织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体系,使民营经济成为乡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点。2006年,民营企业已达到1284家,新增个体备案企业159家,县主要工业企业11家,完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,完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5个,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125000元,比往年增长46%,上交税金1428万元。
加快乡域经济快速发展是现实的选择。依靠优良的环境,优质的服务,优惠的政策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劳动力优势,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,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战略。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472万元,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,如:1、南曹长途客运站;2、荣村铝型材加工厂;3、宏泰纺织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等。
在政策倾斜和政府指导下,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,各类养殖专业村已达3个,专业户达230户,本年出栏量在0.923万头,猪出栏9.233万头,鸡出栏2.73万只,何庄村一农户养鸡已达4000多只,每天有鲜蛋上市,户均养鸡20---30只比比皆是,后张村以养猪为主导产业,大型猪场3人,每场均100多头,每年利润十分可观。
南曹乡 - 特色村屯
棉花
前孙村属棉花生产区,群众种植经验丰富,在村支部、村委会的指引下,部分群众外出参观、学习,找出了适合农民发展的路子----短绒加工,延长了棉短绒加工产业链条,就前孙村已发展短绒加工企业45家,拥有脱绒机174台,100多户从事短绒加工,变压器25座,年电费超百万,仅这一个村是除城关、洧川之后用电量最多的一个村,每座加工企业,年产值近20万,拥有大型油厂一座,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80多人,年利润达100多万,为使企业既有利润,又减少污染,该村支部、村委会在征得乡政府同意支持下,将企业向东岗规模发展。众多的民营企业,使前孙村成了豫南很有名气的棉短绒加工基地,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,而且极大地活跃了本村经济发展,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,2004年,被县委、县政府命名为“三十强”村,开封市经济发展先进单位,2006年被尉氏县委、县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“三十强”村,前孙村,柏油路纵横交错,洋楼林立,白天客商云集,晚上车辆川流不息。经商办企业多了,闲散人员没有了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也显著提高。
南曹乡 - 新农村建设
南曹乡
北曹村位于乡政府北一公里,毗邻219省道,日南高速穿境而过,全村650户人家,2800口人,3400亩耕地,党员50名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当改革春风吹遍,北曹村村民意识开始觉醒了,抓住这个机遇,找出了一条加快经济发展的好路子---棉花收购加工业,由原来的棉花收购发展到现在的棉花加工、棉籽榨油、棉纱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为,连年被评为经济发展先进村“三十强”村,北曹村农民生活提高了,但并没有因此满足,而是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扩大对外开放窗口,营造文明氛围,建成了上下两层20多间的村委会大院,内有治安室、民调室、会议室、阅览室、文体室、妇代会等场所,设施齐全,翻新了学校教学楼,改善了办学条件,自去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治村,村支部、村委会在本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,又筹措资金重新修建了村北环村水泥路2500米,并同时对几条大街干道进行了“三清四改”,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局面,同时,村支部、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示范,群众现身说法,农民相互交流等形式,搞好样板,真正让农民庭院靓起来,美起来,群众乐起来,为新农村建设起了好头,开了好步。
南曹乡 - 教育发展
南曹乡
为推进教育均衡、和谐发展,实施教育公平。管城区教育体育局克服重重困难、协调各级政府、创新办学形式,设法弥补办学资金不足。通过鼓励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学校,协调区、乡、村三级政府联合办学等形式,成功改扩建了管城二中、十八里河站马屯小学、圃田乡中心小学,新建了港湾路小学。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,提升了办学档次,切实推动了管城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。郎庄小学成功的易址新建,又一次验证了管城区创新办学形式、拓宽办学渠道方面取得的经验的可行性,以及区、乡、村各级领导干部关注教育、重视教育、优先发展教育的态度,是管城区推进教育均衡、健康、和谐发展的的具体践行。
南曹乡 - 科技工作
南曹乡
一是积极实施科技信息化富民工程。配合市、区科技部门继续组织实施科技信息化富民工程,重点搞好装机后的服务工作。目前全乡拥有电视DVD用户已达1300余户。
二是实施“河南省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”活动。在市、区科协指导下,积极协调实施“河南省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”活动,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家下基层巡回演讲6次,发放各种农业科技小手册500多本。
三是办好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宣传日活动。组织全乡及辖区内各企业承办好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宣传日活动,聘请有关专家授课并现场指导农业科技工作。
四是充分利用众富养鸡协会组织的龙头作用,发扬成员间的团结互助精神,以农村信息化工程为媒介,不断带动养鸡户走上致富路。
五是搞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普知识普及推广工作。全年共组织500余人次参加了知识培训,同时,进行科普知识宣传3次,发放科普知识书籍1000余册。
六是做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各项工作。
七是狠抓科技成果转化,进一步提升张化楼高效农业示范园和潮湖生态园建设。[